top of page

為什麼企業承諾「非籠飼雞蛋政策」超、重、要?

Updated: Dec 1, 2021


台灣IKEA在2020年提出非籠飼雞蛋政策以後,短短一年內就完成轉型「所有宜家餐廳不再使用任何一顆籠飼雞蛋」,獲得民眾一片熱烈讚賞和支持,再一次證明企業重視動物福利是正確決策。


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,企業在協助改善動物處境上到底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,為什麼全世界關心經濟動物處境的NGO(包括動社),都積極進行企業遊說、和企業合作?


從需求帶動產業轉型

相對於個人和小型店家,企業的用蛋量非常龐大,因此只要企業願意制定政策,就會直接帶動下游供應鏈轉型──有需求就有供給。

我們來看看這個例子:美國麥當勞在2015年宣布將逐步改用非籠飼雞蛋時,全美的非籠飼雞蛋產量都不足供應。幾年後,光以麥當勞一年在美國採購超過7億顆雞蛋的數量,就足以讓籠飼和非籠飼的雞蛋價差減半!

也就是說,一旦企業落實社會責任,就能產生非常非常大的影響力。(以上僅限美國麥當勞,台灣麥當勞到現在仍不願正面回應)


全球目前至少有1900間以上的企業做出了「非籠飼雞蛋」承諾,包括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:雀巢、百事公司(PepsiCo)、卡夫亨氏(Kraft-Heinz) 等等,都致力於在全球供應鏈中落實非籠飼雞蛋政策。

美國農業部就估計,當各公司落實承諾後,美國72%以上的蛋雞都將從殘忍的「格子籠」中被解放,改為尊重動物天性的非籠飼養系統,完全翻轉目前雞蛋產業的結構。


加倍的「共好影響力」

在談到企業制定「非籠飼」政策時,最大的「誤解」就是──改用非籠飼雞蛋不就讓企業提高成本?然後最後還是消費者買單?

NO NO NO。 2015年,當全球美乃滋銷售平均降低9%,美國最大的美乃滋品牌Hellman’s銷售額卻增加7%,歸功於該公司宣布「非籠飼雞蛋政策」,並於新包裝上大力宣傳,廣獲消費者好評。

同樣在2015年宣佈非籠飼雞蛋承諾的美國麥當勞,在連續七季銷售額下滑後,宣布政策的下一季瞬間增加5.7%營業額,成功逆轉業績頹勢!此外,美國麥當勞每年更以落實承諾的進度,獲得無數免費宣傳,引起消費市場熱烈回應。

至於是否調整末端價格,各個企業都會有不同的做法,有些會、有些不會。但就算是漲價了,我們從美國麥當勞的例子也可以看到企業轉型,反而可能讓整體非籠飼雞蛋價格下降,怎麼算都是更划算的影響!

而每年營收將近250億元的台灣麥當勞,寧願花好幾億買廣告,卻不願為更好的人與動物處境做投資,然後不斷用「會漲價」恐嚇消費者,嗯,大家心理應該有數了吧。

總之,企業的非籠飼政策一直都是雙贏再雙贏的局面,老話一句──對動物好,就是對人好!


落實企業社會責任!

上面這些,最後還是回歸到最重要、最核心的「企業社會責任」。

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,讓全世界不得不重新省思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,以預防更多人畜共通疾病的爆發。

人類要走向真正永續的未來,重視動物處境,提升動物福利首當其衝;而這正是企業在使用畜禽產品創造利潤的同時,需要對社會和動物、環境承擔的社會責任。

即使放低標準,僅僅要求企業做到食安把關,危害母雞與人類健康的格子籠雞蛋也應盡速淘汰。近年來台灣雞蛋不斷被驗出芬普尼、乃卡巴精、馬杜拉黴素……等藥物殘留,在末端的抽驗又比例不到百萬分之一的狀況下,不在乎母雞身心健康的籠飼雞蛋,怎麼可能吃得安心與心安呢?

Komentar


bottom of page